近期,债市出现了抢配科创债ETF成分券的现象,同时机构也纷纷提示相关风险。具体情况如下: 抢配现象及原因抢配现象:机构资金对科创债指数成分券的抢配行为早在5-6月就已提前启动。市场数据显示,科创债指数成分券的成交火热,低估值成交次数明显抬升,超额利差已出现明显压缩。例如,相较6月22日当周,科创债指数成分券在7月6日当周低估值成交增长30次。原因分析:一方面,政策大力支持科创债发展,5月多部门联合出台支持科创债发行的配套政策,6月证监会主席提出加速推出科创债ETF,政策红利使得科创债备受关注。另一方面,当前AI等科技赛道处于技术突破期,企业研发投入高增,科创债作为科创企业直接融资工具,稀缺性凸显。此外,银行理财、保险资管等机构面临“资产荒”,科创债因“政策红利+较高票息”成为“优质替代品”,而科创ETF作为标准化、低门槛工具,更契合机构配置需求。 机构提示的风险估值扭曲风险:华泰固收团队指出,过去一个月埋伏科创债指数成分券的投资者获利颇丰,目前指数成分券估值已经严重扭曲。虽然科创债ETF上市后规模或迅速增长,成分券估值可能仍有压缩空间,但考虑估值扭曲程度,再参与意义已经有限。超买风险:民生固收研究团队称,在抢筹行情催化下,个券成交收益率往往低于估值,若以当前成分券二级成交收益率来对比,交易空间或进一步逼仄,实操中容易“买入即亏损”,追高性价比不高,当前个别“大热门”科创债成分券已显现出一定的“超买”风险。规模变动导致的估值回归风险:基准做市信用债ETF规模目前已较高,科创债ETF上市将分流其规模,预计未来基准做市信用债ETF规模有所回落。这可能会使扭曲程度较高的成分券(尤其是做市且非科创指数成分券)估值向非成分券靠拢,对其估值产生不利影响。赎回引发的连锁反应风险:华创证券指出,信用债ETF流动性较好,在债市调整时估值波动比现券更大。若后续债市出现调整,需警惕机构行为趋同导致信用债ETF出现“场内抛售→产品估值大幅调整→份额被大规模赎回→现券被折价抛售→加剧估值调整”的风险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