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泰证券:2026年度A股市场风格进入再均衡而非切换
市场风格不会突然转向,而是在成长与价值之间寻求新的平衡点。
近日,华泰证券发布了2026年度A股市场展望报告,给出了对未来市场走势的核心判断。
报告指出,2026年A股市场将呈现四大特征:盈利周期或有弹性回升、相对估值仍有抬升空间、市场风格进入再均衡而非切换,以及七大投资线索值得关注。
这一判断为投资者勾勒出了明年A股市场的发展轨迹与投资布局方向。
01 盈利展望:两个预期差决定分子端弹性
3Q25A股盈利增速继续磨底,但投资者对企业盈利修复预期在增强。
华泰证券对2026年分子端保持乐观,认为对企业基本面乐观的判断并非“空中楼阁”。
信用周期、发电量及企业订单等前瞻数据指引4Q25国内新一轮库存周期有望启动。
“反内卷”下的供给改革有望在2026年中前初见成效,上市企业利润率有望实现修复。
盈利修复的弹性关键取决于两大核心因素:地产周期与企业出海。
地产销量已于2025年中起率先企稳,地产对盈利的拖累明年有望“抹平”。
同时,A股海外营收占比创下历史新高,短期贸易摩擦不改长期趋势,“赚海外的钱”量价逻辑兼备。
02 估值空间:中国资产相对吸引力依然存在
二季度以来中国资产重估已初见成效,当前上证指数前向PE TTM中枢约14.1倍,位于2010年以来94%分位数。
华泰证券通过定量模型预测,2026年末上证前向PE TTM约14.5倍,合理EPR约5.2%。
中国市场的相对估值仍有抬升空间。中证800相对发达市场折价约22%,相对其他新兴市场溢价约12%,均较历史高点有修复空间。
增量资金逻辑依然成立。居民存款搬家、全球资金“去美元化”等趋势仍在,且A股当前机构化程度不算高,增量资金逻辑仍有演绎空间。
03 风格研判:再均衡而非切换
年初以来成长风格持续走强,当前成长相对价值的风格偏离来到历史高位。
市场风格将逐步转向均衡而非切换,这一判断基于三大因素:
2025年中以来私募量化小盘产品火热,小盘/成长风格或已较为拥挤。
当前公募基金TMT仓位集中度已来到历史高位,在资金增量进入“小平台期”背景下,筹码有一定松动压力。
当前美元及长端美债对降息周期计入或较多,若后续美联储降息节奏低于预期,海外流动性或承压。
华泰证券认为风格只是进入平衡期而非切换,原因在于:2026年末成长与价值的业绩剪刀差仍未反转,价值风格相关政策和企业盈利预期改善仍需蓄力。
04 七条主线:勾勒2026年投资地图
华泰证券报告详细列出了2026年七大投资主线:
政策周期—“十五五”规划元年重视内需、科技、安全和绿色转型等,政策主线也将映射市场主线。
技术周期—AI应用逐步进入“奇点时刻”。
地产周期—有望于明年中周期筑底企稳,是当前市场最大的预期差之一。
产能周期—明年中企稳,关注出清及准出清行业。
库存周期—消费率提升和全球制造业周期回升是两大抓手。
能源周期—结构性供需错配下能源价格有望上涨。
资本市场改革—公募基金生态变革下配置变迁,此外关注国有资产并购重组和资产证券化。
05 机构共识:中金公司看好2026年市场前升后稳
无独有偶,中金公司也发布了2026年A股展望报告,其观点与华泰证券存在一定共识。
中金公司预计,明年企业盈利增长可能延续改善,自上而下估算A股2026年盈利同比可能在3-5%左右。
节奏上,2026年市场可能前升后稳。今年底至明年上半年,中外流动性宽松周期共振,以及成长产业高景气有望支持市场升势。
中金公司在配置上也建议关注三条主线:景气成长(AI产业链从算力到应用突破)、外需突围(工程机械、电网、创新药等出海机会)、周期反转(新能源、化工等)。
这一配置思路与华泰证券的“风格再均衡”观点相互印证。
市场风格如同钟摆,不会永远偏向一侧。华泰证券的报告指出,当前成长风格的极致演绎已积累了明显的拥挤度,但基于业绩剪刀差尚未反转的现实,风格不会轻易切换,而是走向再均衡。
对于投资者而言,这意味着来年需要在成长与价值、新旧经济之间寻找更微妙的平衡点。
那些能够把握产能周期拐点、顺应企业出海趋势、紧跟技术革命浪潮的投资者,有望在2026年的A股市场中获得更好回报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