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西忻城:丝绸企业生产忙
城南工业园区内,机器轰鸣声回荡在厂房,洁白的蚕茧在生产线上流动,工人们手指翻飞,一派繁忙景象。
清晨的阳光洒在忻城县城南工业园区的厂房屋顶,广西东仕鑫茧丝绸有限公司的车间内早已响起机器的轰鸣声。一排排洁白的蚕茧被送入缫丝生产线,工人们专注地操作着设备,确保每一道工序都精益求精。
这里是广西来宾市忻城县,一个依托悠久种桑养蚕历史不断延伸桑蚕产业链的地方。近年来,忻城县通过构建“桑—蚕—茧—丝—绸”全产业链,使桑蚕产业成为当地增收富农的重要支柱。
01 全产业链:从“一根丝”到“一匹绸”
忻城县的桑蚕产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缫丝加工,而是形成了从种桑养蚕到丝绸精加工的完整产业链。
在忻城县城关镇城南工业园区,多家丝绸企业聚集于此,包括忻城县长旺丝绸有限公司、忻城县莫老爷丝绸有限公司等。
这些企业从事鲜茧收购与加工、缫丝生产、坯绸加工、蚕丝被制作等多元化业务。
位于红渡工业园区的广西同益国丝发展有限公司,作为忻城茧丝绸产业园的项目运营公司,专注以桑蚕茧为原料进行丝、绸、练白、染色、数码印花、床上用品等精深加工。
该公司配备了先进的缫丝机、剑杆织机、提花机、印花机等高科技设备,全面投产后年产生丝1500吨,真丝坯绸1500万米。
这一产业链的延伸改写了忻城无真丝绸生产,广西无真丝绸智能化炼染印精加工生产的历史。
02 农户增收:7万蚕农的致富路
忻城县桑蚕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工业企业,更惠及了广大农户。
目前,全县桑园面积达26万亩,年鲜茧产量4.59万吨,惠及蚕农7万余户。
广西东仕鑫茧丝绸有限公司通过 “企业+基地+农户” 的模式,与农户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,带动周边600多户农户科学种桑养蚕。
这一模式不仅促进了企业的稳定发展,也为当地农村经济的繁荣作出了贡献。
而广西同益国丝发展有限公司推行的“龙头企业+村集体+农户”利益联结模式,则通过订单农业、保价收购、土地流转、入股分红等途径。
这一模式带动超1000人就业,累计分红800余万元,助力60个村集体经济壮大,惠及脱贫人口4万余人。
03 粤桂协作:“东部研发+忻城制造”
忻城县茧丝绸产业的快速发展,离不开粤桂协作机制的推动。
近年来,忻城县投入东西部协作财政帮扶资金1.24亿元共建茧丝绸产业园,引入深圳同益新中控实业有限公司,推动“东部研发+忻城制造”深度融合。
这种协作模式使忻城县茧丝绸产业从传统缫丝向提花织绸、数码印花升级,有效弥补了广西真丝绸智能化精加工领域的空白。
产业园还以广东科技特派员为抓手,联合高校开展技术攻关,引入智慧云平台等数字化手段,建设标准化桑园,推动桑蚕生产向标准化、智能化转型。
2025年9月,忻城县茧丝绸产业受农业农村部区域协作促进司邀请,作为东西部协作帮扶成果展示的特邀单位,参加了第八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。
展区内,忻城县粤桂协作茧丝绸产业园运营企业带来的黄金蚕茧、四大名锦、家纺产品、丝绸丝巾、真丝眼罩等精品,吸引了众多参展人员驻足欣赏。
04 未来展望:打造茧丝绸产业集群
对于未来,忻城县计划持续打造茧丝绸产业集群,深化东西部协作,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劲的动力。
广西同益国丝发展有限公司的全面投产将实现工业总产值20亿元,利税2亿元,提供3000个直接就业岗位。
这一目标的实现,将极大地驱动忻城乃至桂中桑蚕茧丝绸产业可持续发展,助力当地乡村振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走进广西同益国丝发展有限公司的车间,工人们在数码印花生产线上忙碌着。随着机械的节奏,一匹匹丝绸从生产线上流畅而下,图案精美,色泽鲜亮。
而在公司的展示区内,黄金蚕茧、四大名锦、家纺产品、丝绸丝巾、真丝眼罩等精品吸引着访客的目光。
这些产品不仅展现了忻城茧丝绸产业的精湛工艺,更标志着粤桂协作“破茧成蝶”,织就了产业增效、农民增收的“美丽广西”新篇章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