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京东宣布的刘强东“1元年薪+股权激励”十年计划,在2025年9月正式到期。这一事件之所以引发财产与婚姻归属热议,核心在于其薪酬结构的特殊性、巨额股权的财产属性,以及与婚姻存续周期的高度重合。以下从事件背景、财产构成、婚姻财产争议三个维度展开分析: 一、十年薪酬计划的核心内容2015年5月,京东董事会批准针对刘强东的十年薪酬方案,并在当年二季度财报中披露,该计划与他和章泽天的婚姻时间线高度同步——两人于2015年8月领证结婚。计划的核心条款包括:现金薪酬:2015-2025年期间,每年仅领取1元基本工资,无任何现金奖金。股权激励:一次性获得2600万股京东A类普通股期权(占当时流通股0.9%),行权价为每股16.7美元(ADS价格33.4美元),按当时股价计算价值约4.34亿美元(约26.5亿人民币)。附加限制:十年内京东不得向其授予额外股权,这意味着其核心收益完全与股权增值绑定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并非刘强东首次获得大额股权激励。京东2014年上市前夕,董事会曾直接奖励其4%股权,价值6.06亿美元,该笔支出甚至导致京东当年一季度亏损37.95亿元。 二、刘强东的真实财产构成市场关注“1元年薪”背后的财富真相,核心在于其股权主导的资产结构。截至2024年的公开信息显示,其财富主要由三部分构成:上市公司股权:直接持有京东集团11.5%股份(对应市值约46亿美元),通过京东集团间接控制京东物流(约60%持股,对应市值60亿美元)、京东健康(对应市值15亿美元),仅上市公司股权合计约121亿美元。历史套现与现金:近年通过减持京东健康、京东物流等累计套现约20亿美元,加上私人飞机、海外房产等不动产,这部分资产约25-30亿美元。未公开资产:包括私募投资、家族信托持股(具体结构未披露)等,保守估计5-10亿美元。按此计算,其总财富约150-160亿美元(约合人民币1000-1100亿元),与福布斯2024年全球富豪榜排名(100-120位)一致。这意味着工资性收入在其财富中占比几乎可以忽略,股权增值才是核心财富来源。 三、婚姻财产归属的争议焦点由于薪酬计划与婚姻周期完全重合,法律界对相关财产的归属存在细致分歧,核心围绕“期权的夫妻共同财产认定”展开。根据《民法典》婚姻家庭编及司法实践,律师将其拆解为三个层次分析:已行权部分:若刘强东在十年内已行权部分期权(即支付行权价获得股票),这部分股票及增值收益,因取得于婚姻存续期间,原则上属于夫妻共同财产,除非双方有书面协议排除。已归属未行权部分:2600万股期权按计划应在2025年全部归属(即满足行权条件),但未行权的期权虽未转化为股票,因具备确定价值和行权可能性,法院通常会认定为共同财产,通过“期间比例法”分割(按婚姻存续年限与期权归属年限的重叠比例计算)。未来薪酬与激励:十年计划到期后,刘强东可参与新的薪酬方案设计(可能恢复正常薪酬或新股权激励)。若未签订婚内财产协议,新获得的工资、奖金、股权等仍属夫妻共同财产;若通过书面协议约定为个人财产,则可改变归属。不过,多位律师强调,“1元年薪计划到期”本身不会直接触发财产分割,因其属于公司治理范畴,而非婚姻财产约定。截至目前,尚无公开信息显示刘强东夫妇签订过婚内财产协议,这也加剧了市场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财产争议的猜测。 四、延伸视角:高净值人群的薪酬与财产安排逻辑刘强东的案例并非个例,而是科技行业高管常见的“低现金薪酬+高股权绑定”模式的典型。这种模式的核心逻辑包括:税务优化:股权收益的税率通常低于工资薪金,长期来看可降低税负。公司治理绑定:将创始人收益与公司股价深度绑定,向市场传递长期经营信心。财富传承规划:通过股权信托、家族办公室等工具,实现资产的隔离与传承(刘强东是否采用此类工具尚未公开,但为行业常见做法)。从婚姻财产角度看,这种模式也给高净值家庭带来挑战——股权的“期待权”“既得权”认定、跨境资产(如美股ADS)的法律适用等,均可能成为未来争议焦点。这也是为何该事件会引发对高净值人群婚姻财产规划的广泛讨论。
|
|